系统简述
DSI3600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,针对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的特点,由先进、可靠的设备,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,自动完成信息采集、测量、控制、保护、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,涵盖牵引变电所变压器保护、馈线保护、电容器保护、备用电源自投、故障录波、故障测距和测量控制,实现牵引变电所无人值班、无(有)人值守、高效、安全、可靠、经济运行,适用于AT供电方式、BT供电方式、直供方式等供电场所。
系统解决方案
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,在逻辑结构上可分为两层,分别为间隔层和站控层,各层内部及各层之间采用高速以太网通讯。站控层由操作员站、远动通信装置、对时系统及打印机等设备组成,完成人机接口及与各级主站系统通信;间隔层由保护、测控装置、规约转换装置等二次子系统组成,在站控层及网络失效的情况下,仍能独立完成间隔层设备的就地监控功能。
系统组屏布置图
主变保护:按系统组屏两面,每面含有主变差动保护、高后备保护测控、低后备保护测控、本体保护。
馈线保护:按照相别组屏两面,每面含有上下行主供、备供断路器保护测控装置。
监控系统及计量:监控系统主机、远动装置及通信管理机、GPS装置集中组屏,计量设置两进线主备双表。
系统功能
l 控制
断路器、隔离开关分合闸操作,
重合闸压板投退操作,
开关远程操作,
信号复归,
定值、压板、控制字整定修改及查询
l 监视
各开关状态变位及保护出口监视,并形成事件记录;
保护装置的预告信息及事故信息的监视,形成事件记录并伴有音响提示;
实时监视所内各回路负荷、温度、电流、电压;
各保护、测控单元的保护信号、自检报告、事件报告的监视,并形成记录;
l 显示
变电所主接线图及各开关状态;
事件记录显示并配有事故、预告音响提示;
各种遥测量的实时测量值,实时曲线;
各类历史曲线图;遥测历史报表
各类历史记录;
各类保护、测控单元的时间记录、故障报告;
l 显示打印
实时打印所内的各种事件记录、操作记录;
打印变电所各种运行报表;
打印各种历史记录及报告;
屏幕拷贝。
l 时钟同步
可采用GPS及北斗卫星作为标准时钟源。站控层设备采用SNTP对时方式。间隔层设备采用IRIG-B(DC)对时或1PPS对时。
l 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功能
系统具备智能告警及分析决策功能,能对变电所出现的每个告警信息实时提供准确判断及处理方案,对迅速处理事故及异常情况、保障牵引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。
l 电能质量监测和故障录波分析功能
发生故障时,自动将故障前后的有关数据保存起来,并进行波形显示、故障分析、打印等。
系统技术指标
序号 |
名称 |
指标 |
序号 |
名称 |
指标 |
1 |
测量值指标 |
|
|
追忆数据取值间隔时间 |
1~10s用户可调 |
|
交流采样测量值误差 |
≤±0.2% |
5 |
实时数据库容量 |
|
|
直流采样模数转换误差 |
≤±1% |
|
模拟量 |
30000 |
|
越限传送整定最小值 |
≤±0.02额定值 |
|
开关量 |
50000 |
2 |
状态信号指标 |
|
|
脉冲量 |
10000 |
|
信号正确率 |
100% |
|
遥控量 |
20000 |
|
事故采集装置SOE 分辨率 |
<2ms |
6 |
数据库容量 |
|
3 |
系统实时响应指标 |
|
|
存储时间 |
>2年 |
|
I/O操作发出命令到回显 |
<2s |
|
存储周期 |
1~60s用户可调 |
|
模拟量采集到越限传送显示 |
<2s |
7 |
可靠性指标 |
|
|
数字量采集到传送显示 |
<1s |
|
系统可用率 |
³ 99.9% |
|
模拟量数据更新周期 |
<3s |
|
遥控、遥调执行可靠率 |
100% |
|
开关量数据更新周期 |
<1s |
|
计算机工作站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 |
>30000h |
|
动态画面整幅调用响应时间 |
<2s |
|
平均故障间隔时间(MTBF) |
>50000h |
|
画面实时数据刷新周期 |
1~10s用户可调 |
8 |
监控系统时间与GPS 标准时间的误差 |
<1s |
|
双机自动切换至功能恢复时间 |
|
9 |
CPU 负荷率 |
|
|
脉冲量数据更新周期 |
<2s |
|
正常状态CPU负荷率 |
<30% |
|
遥控、遥调命令传送时间 |
<1s |
|
事故情况下CPU负荷率 |
<50% |
4 |
事故追忆 |
|
10 |
系统以太网的负荷率 |
|
|
事故追忆前后时间段 |
5~60min用户可调 |
|
正常状态下网络负荷率 |
<30% |
|
追忆模拟量的数量 |
>200 |
|
事故情况下网络负荷率 |
<50% |